第二章:回响与丝线#

黎明的光线如同稀薄的牛奶,艰难地穿透申城厚重的、带着工业尘埃的云层,也穿不透林辰心中那片浓重的阴霾。他几乎是一夜未眠,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,眼窝深陷,布满血丝。

昨晚那种被黯镜“凝视”的恐怖体验,如同梦魇般挥之不去。那并非简单的被窥视感,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、仿佛灵魂都被看透、被标记的冰冷触感。他甚至不敢肯定,自己后半夜是否真的睡着过,还是仅仅在恐惧和警惕中,意识模糊地度过了漫漫长夜。

天一亮,他几乎是立刻从床上弹了起来。第一个念头就是:必须摆脱那面镜子!无论付出什么代价!

他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和厌恶,用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。他甚至不敢直接用手去碰触书桌上的黯镜,而是找来一条厚实的旧浴巾——他能找到的最厚的布料——小心翼翼地、隔着几层将镜子包裹起来,动作快得像是在排爆。即便如此,当他的指尖不小心擦过包裹布,感受到那依旧穿透出来的、令人牙酸的冰寒时,他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哆嗦。

包裹好的镜子被他塞进相机包的最底层,上面又压了几件衣服和杂物,仿佛这样就能隔绝它的影响。他甚至不敢再看它一眼。

必须把它送回去!那个旧货店!那个诡异的老头!他一定知道这镜子的来历和处理方法!林辰心中只有一个念头。他几乎是撞开公寓的门,冲了出去。

清晨的街道带着雨后的清新,也带着宿醉未醒的慵懒。林辰无视了路边早餐摊飘来的诱人香气,也无视了偶尔投向他这个行色匆匆、脸色苍白怪异路人的目光,凭着记忆,用最快的速度再次来到了那条名为“同安里”的老弄堂。

阳光努力地想要穿透狭窄弄堂上方的“一线天”,在潮湿的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空气中弥漫着清晨特有的、混合着煤炉烟火气、隔夜垃圾酸腐气和住家早点(油条、豆浆)香味的复杂味道。

林辰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。他深吸一口气,拐过那个熟悉的、堆放着废弃家具的角落,目光投向弄堂深处——那个昨天还存在的、散发着诡异气息的旧货店的位置。

然后,他的脚步猛地顿住了,瞳孔瞬间收缩。

那里……空空如也。

没有狭窄的店门,没有蒙尘的玻璃窗,没有褪色的木质招牌。只有一堵平平无奇的、斑驳的石库门墙壁,墙壁上爬满了青苔,还用白色涂料潦草地刷着一个“拆”字,旁边跟着一串模糊的日期。

仿佛那家旧货店,那个干瘦的老头,以及里面所有的杂物,都真的只是他昨天的一场白日梦,一个被雨水和疲惫催生出的幻觉。

林辰僵在原地,难以置信地看着那面墙壁。他走上前,用手触摸着粗糙、冰冷的砖石。触感是真实的。他又仔细辨认着周围的环境——旁边那家小饭馆紧闭的门窗(还没到营业时间),对面人家阳台上晾晒的、带着卡通图案的床单,地上那个他昨天避开的积水洼……一切都和他记忆中的一模一样。

除了那家旧货店。它就那样凭空消失了,仿佛从未存在过。

“小伙子,侬寻啥?”一个提着菜篮子、睡眼惺忪的阿婆从旁边的门里走出来,看到呆立在墙边的林辰,好奇地问了一句。

“阿……阿婆,”林辰定了定神,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,“这里……这里昨天是不是有家卖旧货的店?”

阿婆用奇怪的眼神看了他一眼,摇了摇头:“旧货店?啥辰光有过啦?阿拉住了几十年了,从来没看到过啥旧货店。这堵墙后面以前是个小仓库,早就荒废好多年了,喏,马上就要拆迁了。”她指了指墙上那个大大的“拆”字。

从来没有过?林辰感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。难道……昨天的一切,真的只是幻觉?可他手中相机包里那沉甸甸的、散发着寒意的东西,又是怎么回事?

他谢过阿婆,失魂落魄地离开了同安里。他感觉自己像是被卷入了一个巨大的、荒诞的骗局。那个老头,那家店,或许根本就不是这个世界的存在?他们出现的唯一目的,就是将这面该死的黯镜塞到他手里?

他不甘心。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。他必须摆脱它!

接下来的几天,林辰陷入了一种近乎偏执的状态,尝试用各种方法处理掉这面如同跗骨之蛆的黯镜。

他去了黄浦江边。趁着一个无人的深夜,他爬上外滩的防汛墙,用尽全身力气,将那个用浴巾紧紧包裹的、沉重冰冷的镜子,奋力扔进了翻滚着黑色波涛的江水中。他甚至能听到“噗通”一声闷响,看着它迅速沉没,消失在黑暗的江面下。那一刻,他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轻松,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枷锁。

然而,第二天早上,当他疲惫地打开公寓门,准备去买点东西填饱空了几乎一天的肚子时,那个熟悉的、用湿漉漉、沾满了黑色淤泥和水草的浴巾包裹的东西,正静静地躺在他门口的脚垫上。浴巾散发着浓烈的河水腥臭味,而里面的镜子,依旧冰冷、黑暗、完好无损。

林辰差点当场崩溃。

他又尝试了更极端的方法。他开车到郊区一个偏僻的、据说即将被填埋的建筑垃圾场。他挖了一个很深的坑,将镜子(这次他连浴巾都没敢用,直接用报纸裹着)扔了进去,然后发疯似的将周围的碎石、砖块、废弃混凝土块全都填了进去,甚至在上面跳了跳,踩得严严实实。他确信,除非动用挖掘机,否则绝不可能再把它挖出来。

做完这一切,他几乎虚脱地瘫倒在地,看着那个被他“掩埋”的地方,心中充满了报复般的快意和……一丝隐隐的不安。

结果,第三天早上,当他推开卧室门时,那面镜子,光洁如新,甚至连一丝灰尘都没沾上,就那样突兀地、仿佛带着嘲讽意味地,端端正正地摆放在他客厅的茶几中央。包裹它的报纸,则像垃圾一样被随意丢弃在旁边的地板上。

林辰彻底绝望了。这东西……根本无法用物理手段摆脱!它似乎拥有某种超越常理的力量,能够无视距离和障碍,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他身边!

他甚至想过把它砸碎。但他每次举起锤子,对准那片深邃的墨色镜面时,心中都会涌起一股强烈的、源自本能的恐惧——仿佛打碎它,并不会让它消失,反而会释放出某种更加可怕、更加无法控制的东西!老头那句“擦了就不是它了”的警告,也如同魔咒般在他耳边回响。

最终,他放弃了所有物理处理的尝试。他将黯镜重新用布包裹好,塞进了衣柜的最深处,眼不见为净。但这只是自欺欺人。他知道,它就在那里,像一颗定时炸弹,随时可能引爆。

而黯镜的影响,也开始以更隐秘、更阴险的方式,全面侵蚀他的生活和精神。

他对反光的敏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,几乎发展成了某种病态的恐惧症。走在街上,他会下意识地避开商店的玻璃橱窗、汽车的反光镜、甚至路边的积水潭。在家里,他扯掉了所有能反光的装饰画,甚至不敢正视自己的手机屏幕。每一次不经意的瞥见反光,都会让他心惊肉跳,仿佛下一秒就会看到那张无面的脸孔从中浮现。

他开始出现更频繁、更真实的幻视和幻听。有时他会看到墙壁上浮现出扭曲的、类似镜框花纹的阴影;有时他会听到房间里传来微弱的、意义不明的低语或抓挠声;有时他甚至感觉自己的倒影在做着和自己不同的动作。他开始严重怀疑自己的精神状态,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了精神分裂的前兆。

睡眠成了一种奢侈。他要么彻夜失眠,在黑暗中感受着那无处不在的冰冷注视;要么就陷入光怪陆离、支离破碎的噩梦,梦境的内容越来越清晰,充满了扭曲的蛇形藤蔓、深不见底的黑暗漩涡、以及各种无法名状的、令人作呕的恐怖意象。他常常在凌晨惊醒,一身冷汗,心脏狂跳,感觉自己的理智正在一点点被蚕食。

这种精神上的折磨,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了他的外在。他变得憔悴、消瘦、沉默寡言,眼神中总是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和惊惧。李伟打了几次电话约他出来,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拒绝了。他不敢见朋友,害怕自己的异常状态被察觉,更害怕……会把这种不祥的东西带给他们。

讽刺的是,他的摄影作品,却在这种濒临崩溃的状态下,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“风格”。他镜头下的城市,不再是他之前追求的那种带着淡淡忧伤的“灵气”,而是变得阴郁、怪诞、充满了强烈的、令人不安的张力。光影对比极度强烈,仿佛现实世界正在被某种黑暗力量所扭曲、撕裂。那些被遗忘的角落,在他的照片里仿佛真的成为了滋生异常和恐惧的温床。

他的编辑对这种风格大为惊喜,称赞他“终于开窍了”,“拍出了都市人心底的焦虑和疯狂”,甚至给了他那个关于“城市传说”的摄影专题任务,鼓励他继续深入挖掘这种“黑暗美学”。

林辰收到编辑邮件的时候,脸上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。黑暗美学?这根本不是什么风格,这是他正在亲身经历的、正在将他拖入深渊的……现实。

他知道,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。逃避和自我欺骗只会让他越陷越深,直到彻底被这面镜子吞噬。他必须反击!必须主动去了解它!了解它的来源,了解它的特性,了解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!

知识或许不能带来安全,但至少能带来一丝掌控感,一丝在黑暗中看清道路的可能。

他重新振作精神,打开电脑,开始进行更系统、更深入的网络搜索。这一次,他不再仅仅是搜索那些宽泛的关键词,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黯镜最独特的两个特征上:那深邃的、不反光的墨色镜面,以及镜框上那繁复诡异的、似蛇非藤的缠绕花纹

他尝试了各种描述性的词语组合:“黑曜石镜子 无反光”、“古代仪式用镜 蛇纹”、“辟邪镜 缠绕图案”……结果依旧不理想,大多是些无关的玄幻小说设定或是不靠谱的民俗传说。

直到他想起了自己摄影师的本行。他强迫自己克服对镜子的恐惧,将它从衣柜深处拿了出来(依旧隔着厚布),然后尽可能稳定住颤抖的手,用手机对着镜框上那些诡异的花纹,拍下了几张特写照片。虽然隔着布料,照片有些模糊,但花纹的整体形态和那种扭曲、缠绕的特征还是被记录了下来。

他将这些照片上传到电脑,然后利用几个不同的、包括一些灰色渠道的专业图像搜索引擎,进行以图搜图

这一次,搜索结果不再是石沉大海。

在一大堆风马牛不相及的图片中(古代青铜器纹饰、凯尔特结图案、现代抽象艺术……),一张缩略图引起了他的注意。那是一张黑白照片,看起来非常老旧,画面质量也不高。照片的主体,似乎是一块……残破的石碑?

林辰的心跳漏了一拍。他颤抖着手指,点开了那张缩略图。

一张更清晰(但也有限)的黑白照片展现在屏幕上。照片拍摄的确实是一块断裂、残破的石碑,背景似乎是某个考古发掘现场或博物馆的库房,光线昏暗。石碑上的主要文字已经完全模糊不清,无法辨认。但是!在石碑侧面边缘,雕刻着一圈装饰性的花纹!

那些花纹,虽然因为风化和破损而残缺不全,但其风格、其扭曲缠绕的形态、其似蛇非藤的诡异特征……与他手中黯镜镜框上的图案,有着惊人的、几乎可以肯定是同源的相似性

林辰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!他找到了!他终于找到了第一条真正的线索!

他急忙查看照片的来源和注释信息。照片来源于一个极其冷门、界面极其简陋、看起来像是私人建立的在线数据库。数据库的名字,透着一股神秘而古老的气息——“守藏室 (The Repository)”。

照片下方的注释信息更是简单到敷衍:

物品编号:#734” “描述:石碑残片。材质疑似某种未知黑色岩石。” “来源:出土地点不明,疑为晚清至民国时期南方某秘密会社仪式用品残片。” “现状:档案丢失。

秘密会社?仪式用品?未知黑色岩石?这些关键词让林辰的心跳得更快了。难道黯镜的镜面,就是用这种黑色岩石制成的?

他立刻点进了那个“守藏室”的链接,想要了解更多信息。这个数据库果然如他所料,界面简陋复古,信息杂乱无章,收集了大量来源不明、难以归类的“异常物品”信息,大部分都只有简单的图片和编号,透着一股浓浓的非官方和地下色彩。

他在网站内搜索与“镜子”、“石碑”、“#734”相关的条目,结果寥寥,且都缺乏实质内容。就在他感到失望,认为线索再次中断时,他的目光无意中扫到了石碑照片下方,一行极其微小、颜色也与背景几乎融为一体的、像是后来被人用特殊权限添加上去的批注

他费力地凑近屏幕,眯起眼睛,才勉强辨认出那行字:

……其影非影,其门非门。窥探者,亦被窥探。谨防‘回响’……疑为III型‘暗影之门’碎片?需交叉验证。关联代码:[Echo-Artifact: Type III - Umbral Gate Fragment?] - H.L.

回响 (Echo)”?! “暗影之门碎片 (Umbral Gate Fragment)”?!

这两个如同惊雷般的词语,以及那句“窥探者,亦被窥探”的警告,瞬间击中了林辰!这简直就是对他连日来经历的精准描述!

黯镜……竟然是某个“暗影之门”的碎片?!

而那个神秘的“H.L.”是谁?他似乎对这类物品有更深入的了解!

林辰感觉自己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(或者说,深渊)的大门。恐惧依旧存在,但一种强烈的、近乎病态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也同时升起。他要知道真相!他必须知道真相!

他颤抖着手指,将那串至关重要的代码 [Echo-Artifact: Type III - Umbral Gate Fragment?] 完整地复制了下来。他预感到,这串代码,将是解开所有谜团的……第一把钥匙。

他将这串代码,郑重地输入了搜索引擎和“守藏室”数据库的搜索框中。

这一次,屏幕上弹出的不再是错误提示或无关信息。

而是一个链接。

一个指向申城本地某个极其小众、需要邀请码才能注册的、名为“静默之城 (Silent City)”的都市传说与神秘学论坛的链接。

链接的标题,是用一种诡异的、仿佛在微微颤抖的字体写成的:

【内部讨论】关于近期‘III型回响’现象增多及‘碎片’波动的非官方观察记录(权限:注册会员)”。

林辰盯着那个链接,以及下方若隐若现的、需要输入邀请码的登录框,感觉自己的心脏仿佛要跳出胸腔。

通往深渊的道路,已经在他面前展开。

(本章完)